花椒林·致富樹·富裕路
——昭陽區(qū)田壩鄉(xiāng)花椒產業(yè)發(fā)展啟示錄
盛夏正午,地處金沙江、牛欄江交匯處,峽谷間的昭陽區(qū)田壩鄉(xiāng),太陽火辣、蟬鳴陣陣。在這樣的天氣,坐在室內尚且汗流浹背,但峽谷中連片的花椒林里,椒農頭頂草帽,身著背心,正揮汗如雨地在林下鋤草、管護椒林。
田壩鄉(xiāng)黨委書記趙聲斌說,這樣的場景在2016年以前并不常見,以往椒農習慣于粗放式管理花椒樹。近年來,田壩鄉(xiāng)對花椒產業(yè)實施提質增效的種植模式以來,椒農收入成倍增長,大家嘗到了科技管護的甜頭,管護花椒愈加用心,脫貧有了有力支撐。
破局:從“懶莊稼”到“搖錢樹”
歷史上,田壩鄉(xiāng)并未大量種植花椒樹。二坪村第十二村民小組村民陳萬喜回憶,在土地剛包產到戶那些年,家家戶戶以種植水稻為主。該鄉(xiāng)山大坡陡崖多,氣候炎熱,冬春干旱突出。這樣的地理氣候條件,注定土地貧瘠、保水性差,田地沿山脊呈階梯狀分布,靠天吃飯的時候多。所以,該鄉(xiāng)總人口3806戶14487人中,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14戶9132人。
陳萬喜回憶,那時候家家戶戶沿襲千百年來的農耕生活狀態(tài),閑錢余米是沒有的,田邊地角會種一些花椒樹,花椒作為作料,也吃不了多少,吃不完的可以摘了曬干買,價格一直不錯。在市場經濟影響下,大家逐漸棄田種地,開始擴大花椒種植面積,到了2000年左右,幾乎半數(shù)土地都種上了花椒樹。那時候不講究種植技術,不剪枝、不施肥、不打藥,摘得多少算多少,但畝產值也能有3000元左右,比種稻谷、玉米的收入好多了,大家都喜歡種花椒樹,因為它是“懶莊稼”,投入不多,產出不少。
2013年,嘗到花椒種植甜頭的村民已經把全鄉(xiāng)適宜種植地區(qū)土地全部種上了花椒樹,種植面積已達17600畝。
2013年發(fā)生的一件事,給身居大山里的田壩人思想上帶來了一次強烈碰撞——時任田壩鄉(xiāng)鄉(xiāng)長的趙聲斌聯(lián)系了在花椒產業(yè)發(fā)展較好的魯?shù)榭h小寨鄉(xiāng)工作的同學,組織四個花椒生產村的椒農去學習管理經驗。二坪村第十二村民小組村民李洪正也參加了那次參觀學習,據(jù)他回憶,村里十多人一道,乘坐客車從峽谷翻越高山,沿著大山包的一個埡口,來到山外的世界。在小寨鎮(zhèn),他們第一次看到花椒樹不是他們土地里生長的花椒樹那樣長枝參天,而是高矮參差、疏密有度,整個樹形呈放射形球狀。據(jù)小寨鎮(zhèn)農戶介紹,他們的花椒樹畝產值過萬元,這讓去學習的一行人驚詫不已,這個畝產值已經超過他們的四倍。李洪正觀察,小寨鎮(zhèn)的花椒樹還不如自家地里的樹那般粗壯。
進程:從單干到抱團取暖
2013年以后,花椒提質增效的工作并沒有迅速打開局面。學習了先進管理經驗的群眾回來,買來剪刀,要對自家的花椒樹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,首先就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:每年都是樹頂?shù)哪壑l結點花椒,把它們剪了,花椒結在哪里?在壓力面前,大多數(shù)人妥協(xié)了。
這時,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出現(xiàn)了。二坪村的潘崇根向花椒樹要效益的行動沒有被親人們嚇倒,他拿著剪刀要剪樹,妻子橫豎攔著不讓剪,揚言潘崇根要剪樹她就跟他拼命。潘崇根好言勸妻子在家照顧老人孩子,趁著妻子不注意偷偷去剪樹,等妻子發(fā)現(xiàn),木已成舟,也拿他沒辦法了。
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,到了花椒掛果的季節(jié),潘崇根家的花椒結得密密匝匝,隨著花椒籽粒的長大,枝條甚至沉甸甸地需要支撐物才能承擔果實的重量。潘崇根家的花椒豐收了,畝產值上了1萬元!他家的花椒樹又多,結得又密,收獲季節(jié)只得以每天80~100元的工價請鄉(xiāng)親們來采摘。親眼看到潘崇根家的花椒效益上來了,鄉(xiāng)鄰開始向他學習管護技術。潘崇根現(xiàn)在每年種花椒的收入已經突破10萬元。
2016年,精準扶貧春風吹拂,田壩鄉(xiāng)開始狠抓花椒的提質增效。田壩鄉(xiāng)在主產花椒的酒房村、水屯村、二坪村各劃定300畝示范基地,實施提質增效。群眾又不干了,攔在地邊堅決不讓干,他們說,一家老小就靠這點花椒收入吃飯,搞失敗了,誰來管他們吃喝。
壓力空前,干,可能成功,也可能失敗,失敗了,怎么面對群眾;不干,山還是那個山,水還是那個水,花椒樹還是那個花椒樹,產量低,質量差,群眾還是脫不了貧。田壩鄉(xiāng)黨委、政府背水一戰(zhàn),開始了艱難的嘗試,示范點選擇力求做到精準,找對新知識、新技術有一些認知和較易引導的群眾來做;多場次、多點面開展花椒修剪培訓,反復做群眾工作,爭取他們的認同;對劃入示范區(qū)的花椒樹,在實施夏季修剪前進行測產,第二年同期進行夏季修剪時再進行測產,向群眾承諾少一斤政府賠償一斤;通過掛聯(lián)單位爭取到10萬元項目經費,對示范點的花椒樹實施統(tǒng)一修剪、統(tǒng)一施肥、統(tǒng)一病蟲害防治,統(tǒng)一督促指導群眾進行疏枝、摘心工作。
1000余畝示范點建設一舉獲得了成功,2017年,示范點花椒產量比2016年增長了近4倍,平均畝產量可達100公斤,按100元1公斤的價格進行計算,平均畝產值超過萬元。當年夏季修剪前,群眾紛紛請求技術指導。經過多年努力,對于花椒提質增效這件事,群眾終于從不接受、不認同,到逐漸接受、認同并主動積極地修剪、追肥、防蟲、治病,疏枝、摘心。2018年,田壩鄉(xiāng)的花椒種植管理技術全面普及。
愿景:從極度貧困到共同致富
2018年,掛鉤幫扶田壩鄉(xiāng)酒房村、二坪村的昭陽區(qū)國土資源局又幫助爭取到860萬元資金,從二道坪引入一股直徑40厘米的水源,順著山腰一直流淌到酒房村,沿途幾公里群眾飲水、花椒灌溉等問題得到徹底解決,這個項目惠及人口密集區(qū)域的所有群眾,解決了15000畝花椒的灌溉。
陳萬喜正在給花椒樹澆水,他把水管放到溝渠里,給水管安上七八個噴頭,他說,用噴頭澆灌花椒林,水量均勻、透地,一個月只要澆灌一次就行。今年的花椒豐產已成定局,一個月以后就可以進入采摘期。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采摘,4萬多元的收入就可到手。他家共有10來畝花椒樹,有幾畝花椒樹還小,等全部長成大樹,家里的收入還要增加。
村支書崔龍正雖然只種了3畝花椒樹,但管護得好,每年收入都在4萬元以上,他新建的三層樓房也快完工了,忙完家里的事,他想流轉花椒地來管護,把家里的經濟發(fā)展好,也帶動更多群眾致富。
看著群眾的笑臉,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喜悅。大家都說,今后要聽鄉(xiāng)黨委、政府的話,實行提質增效,日子也就過好了。
一路上,看到很多群眾在建新房子。山腳綿延數(shù)公里的江邊河谷地帶,滿是掛滿果實的花椒樹,飄帶一般的柏油路,從家家戶戶的房屋面前經過,而田壩鄉(xiāng)集鎮(zhèn),就掩映在密密的花椒林中,一派富足、閑適、清幽的鄉(xiāng)村景象!
趙聲斌介紹,該鄉(xiāng)每家每戶都種花椒,以花椒產業(yè)為支撐, 2019年可以實現(xiàn)1526戶6673人脫貧,剩下83戶248人能在2020年全部脫貧。在高寒、冷涼地區(qū)的兩個村,由于沒有產業(yè)支撐,也確實不適宜生存和發(fā)展,很多人需要異地搬遷到昭通中心城市的集中安置點,住進高樓,到工廠上班,過另外一種生活。這部分群眾為數(shù)不少,經過兩輪搬遷,很多群眾已經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,經過他們回來描述外邊的生活,還沒有搬遷的群眾都躍躍欲試,充滿向往。
等易地扶貧搬遷的群眾全部搬走以后,田壩鄉(xiāng)可以流轉到3000畝土地規(guī)?;l(fā)展耐寒品種的花椒種植,屆時,就能把花椒產業(yè)做到2億元以上的總產值。
田壩鄉(xiāng)通過逐步實現(xiàn)花椒產業(yè)標準化、規(guī)?;?,走出了“百姓富、生態(tài)美”的致富路,用實際行動實現(xiàn)了習近平總書記到昭通調研時對昭通“小小花椒樹,致富大產業(yè)”的贊譽與期待。
熱點推薦點擊即可瀏覽
昭通即將直飛上海、西安2條航線!直達城市將達9個!
未來3年昭通將如何打造?
連續(xù)4年為高三學子寫信,云南鹽津教體局長成網紅!
200人,昭通民族中學剛剛公布2019招生方案!
來源丨昭通日報 6月27日3版,記者 劉靜濤
審核丨空
運營總監(jiān)丨@俺是大笨蛋
運營副總監(jiān)丨羅琴
責任編輯丨羅琴
投稿郵箱丨519045426@qq.com
@昭通日報 微信團隊
水處理中除鎳,電鍍廢水除鎳
硼標準溶液
供應PE收縮膜靜電膜
廣州伊曼服飾品牌女裝走份折扣批發(fā),麥中林一線女裝
阿里“慧眼識貨”人工智能落地織里 降低源頭產地商家數(shù)字化門檻
花椒林致富樹富裕路,昭陽田壩花椒產業(yè)發(fā)展啟示錄
阻燃型/防火型漳州煤礦集裝箱、活動房質量
立式液壓二次構造柱泵規(guī)格,蕞新款室內二次構造柱上料機
機場中金屬探測門的作用
機器設備資產評估公司
昌禾CH-947慢干水批發(fā)商
涿州理想灣怎么坐車去,涿州鴻坤理想爾灣,真房源
組圖丨“綠色生活 讓家更美”六一親子環(huán)保體驗在京舉行
呼市公司注冊 呼市商標注冊費用“立業(yè)會計”服務周到
意大利Eltra意爾創(chuàng)編碼器EFM-L58C工作原理
二氧化碳激光打標機可以在衣服上打標?
DWJ-II、III讀數(shù)望遠鏡溫度計檢定
汕頭靠譜的原木門-用誠信鑄就品牌
日本CKD喜開理AB41-02-5-02E-DC24V電磁閥
廠家現(xiàn)貨銷售環(huán)氧地坪彩砂 彩砂原料